在城市发展中,房地产业作为经济重要支柱,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近年来,市房地产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服务广大会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近日,市房协特邀多位房地产业内代表,共同探讨行业当下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分享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独到见解,为广大读者展现行业最新动态与思路。
【市住建局党委委员、房屋征收服务中心主任 周晓明专访】
打好政策“组合拳”拉动住房消费
力促房地产业稳健发展
“房地产业关乎民生福祉,每一项政策、每一个举措,都要抓住让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心这个基点。”近日,市住建局党委委员、房屋征收服务中心主任周晓明告诉记者,去年10月1日至今年2月28日,我市商品房销售达1423套,网签面积约17.97万平方米,较前五个月网签面积增加11.83万平方米。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政策端、企业端和需求端的良性互动。“政策的持续发力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企业也积极主动转型,开展各类促销活动,让消费者的信心逐渐得到修复。”周晓明说。
与此同时,为推动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1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政策的通知》,覆盖了土地使用、公积金管理、置业购房补贴、多孩家庭购房补贴、子女入学政策等多个方面。多家开发商反馈,随着政策出台,访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0%以上。同时,认购率明显增长,部分楼盘认购率达40%。“新政策的发布切实拉动了我市住房消费,加快房地产市场回暖向好,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周晓明表示,自政策发布之日起至3月12日,我市商品住宅销售543套,面积超7.2万平方米。
住房是民生之本,安居才能乐业。对于新市民、青年人来说,买房往往面临比较大的经济压力。近年来,我市通过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推进新市民租赁住房补贴等举措,降低新市民、年轻人安居成本。据了解,位于市残联东侧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占地9.8亩,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总投资0.9亿元,规划房源268套。日前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装饰装修,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更好保障新市民、青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住房需求。”周晓明表示,将持续深化“数据驱动、精准施策”的改革路径,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统筹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供给;未来还将依托住建部建设的统一保障性住房轮候库,根据审核通过的人员数量,精准开展“以需定购”或“以需定建”工作,切实解决广大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好房子”概念,这表明“好房子”建设已成为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周晓明表示,“好房子”应具备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四个特征。我市将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住房建设向高品质、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让老百姓住上真正的“好房子”。
从政策红利的“及时雨”到保障房的“兜底网”,从市场回暖的“强心剂”到品质升级的“风向标”,我市正以新发展理念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周晓明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驰而不息谋划民生福祉,坚定不移解决民生难题,推动行业向科技赋能、可持续方向转型,使“好房子”从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居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东阳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徐飞宇专访】
破局而立
房地产行业的品质突围与共生之道
近日,记者与东阳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横店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飞宇就东阳房地产行业的现状与发展作深入交流。作为本土领军企业的掌舵人,徐总的分析既带着对房地产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又透露着对行业转型的深刻思考。
2010年,国家小城市培育试点这一政策性机遇成为横店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短短十几年间,20余个现代化住宅小区在横店拔地而起,恒温泳池的波光与精装地库的流线,将“品质人居”从营销话术锻造成实体标杆,“我们始终坚守‘做国内最具品质的区域地产商’的战略定位,不大肆举债经营,至今仍保持极低的负债率。”徐总表示。这种战略定力,让横店地产在行业低谷期仍保持着健康的发展趋势。
谈及影视行业对横店房地产业的影响,徐总认为,横店的房价总体平稳,没有明显泡沫。“房价主要受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影响,”他解释道,“横店的影视文旅以及电气电子、医药健康、现代服务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这些新横店人不仅改写了城市基因,更对商品房的交易、租赁市场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徐总介绍,自去年9月起,我市商品房交易数据开始好转,去年10月成交量达到近500套,此后近半年保持相对平稳。值得一提的是,1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政策的通知》政策,涵盖土地、信贷、补贴等多个方面,有效减轻了购房者负担,释放了部分购房需求,对东阳市房地产市场回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市场趋势下,作为房地产业协会新一任会长,徐飞宇深知责任重大。他表示,协会将积极搭建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深入了解企业经营难点和消费者诉求,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让政策更具针对性;积极引导会员单位探索房地产项目新模式,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提升产品竞争力。
如何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徐飞宇建议,当前东阳房地产市场仍处在止跌回稳的关键期,虽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不少机遇,房企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把握机会和主动权,产品力始终是核心竞争力。他相信,随着本轮调整期的结束,房企定能找到更为稳健的向上发展的路径,行业将在回归理性后迎来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
【东阳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永雷专访】
二手房市场回?
政策利好成最强 “助推器”
相比于新房,二手房市场往往被视为楼市真实热度的 “晴雨表”。近日,记者就东阳二手房市场相关情况,与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永雷展开交流。
“当前东阳的二手房市场,整体状况良好,市区价格维持在1.5万元/平方米左右,和周边的义乌、永康等地相比,价格水平、供求关系和月度成交情况来看,东阳还是非常不错的。”张永雷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一住宅价格水平不仅吸引了本地刚需群体,还成为部分在周边城市工作的“新东阳人”的选择,这就为市场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刚需购房群体是市场的‘稳定器’。”张永雷强调,无论市场如何波动,这部分人群的住房需求始终存在。近期成交的许多案例中,不少购房者为首次置业者或小家庭,他们更关注房屋性价比和居住便利性。
市场复苏的背后则是一套精准的政策组合拳。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二手房交易税费减免政策,让购房者实实在在地减轻了负担;公积金贷款额度大幅提升至 130 万元,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新增的7000 万购房补贴政策,更是进一步降低了购房门槛和成本……在张永雷看来,这些措施直击市场痛点,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过去二手房交易综合税费成本最高可达总价10%,现在满2年免征增值税等多项减免政策,相当于为置换家庭节省20万至30万元成本,这不仅减轻了购房者的经济压力,还极大地激活了改善型住房的交易链条。”
在交流过程中,张永雷还提到,如今购房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以往“有房即安”的购房逻辑不同,当下的购房者更关注“品质居住”。规模大、配套全、物业优的小区成为“香饽饽”。例如中天·世纪花城、涵园等项目一直是我市二手房市场的热门选择。“现在的购房者,不仅要求房子能遮风挡雨,更希望能享受到舒适、便捷的生活。”张永雷说。
对于2025年二手房市场走势,张永雷给出了三个关键词:分化、提质、稳预期。分化是指不同区域、不同品质的二手房,市场表现会有所差异。地段好、配套完善、品质高的房子,价格会相对稳定,甚至可能有一定的上涨空间;而一些老旧小区,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会出现降价换量的态势;提质则是市场的必然趋势,房地产企业只有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一个稳定的市场预期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央和各级政府针对市场“对症下药”,加强政策预期管理,提振市场信心,必将为购房者和投资者注入信心。
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张永雷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应加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借鉴相关成功案例,通过城市更新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加大对“新东阳人”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财政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增强他们的购房意愿,从而提升市场预期。
【东阳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蒋英英专访】
城市东扩“造城记”
房地产市场“乘风破浪”正当时
与其谈楼市,不如谈城市;与其谈房价,不如谈板块。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我市中心区域可开发土地逐渐减少,越来越多新兴板块成为推动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力量。
近日,从市区沿广福东路向东行驶,很快就抵达位于六石街道的长松岗休闲广场。抬眼望去,环抱油塘湖景的湖畔云邸,以及配套的宝龙广场等项目正在逐渐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多元生活区。记者也见到了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蒋英英,也是湖畔云邸项目的负责人。
“六石街道是东阳城市东扩的后起之秀,作为原来的产业重镇,现在正蜕变为宜居宜业的潜力板块。”蒋英英介绍,湖畔云邸项目是东阳经济开发区东扩战略的“关键一子”。项目以高端住宅为核心,同时布局宝龙广场商业综合体、滨湖商业街及商务办公区,致力于打造“人居、商业、生态”三位一体的城市新中心,项目总规模达43万平方米。去年年底,宝龙广场正式入驻,不仅填补了区域商业空白,还引入众多一线高端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在城市东扩的过程中,形成了“西有银泰、东有宝龙”的城市新格局
“购房者的选择最能印证板块价值。”蒋英英介绍,项目当前购房者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主城区导入人口,他们追求更生态化的宜居环境和更完善的生活配套,湖畔云邸直抵主城区的便捷交通,让他们住在湖畔也犹如在主城;二是周边生活工作的“新东阳人”,其中不少已在东阳扎根十余年,从“外乡人”转变为“新东阳人”。
更大的想象空间来自产业升级。项目所在区域,政府规划的“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正在落地,木雕小镇非遗文化、广厦大学产研教育基地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形成联动。“这些产业预计将新增约一万多的就业岗位,如果这些人才长期驻扎,很可能成为未来的购房主力军。”蒋英英分析。
尽管城市东扩带来发展红利,但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仍面临现实压力。蒋英英坦言, “东扩区域的开发成本远高于成熟城区,这对开发商资金链是巨大考验。”不过,政策暖风正在吹来。随着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尤其是今年1月我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政策的通知》的出台,有效激发了购房欲望,湖畔云邸项目也吸引了一批周边有购房需求的客群。 “我们需要加强项目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城市东扩的潜力和区域优势。”蒋英英说。尽管当前东扩区域仍属“小众选择”,但随着配套成熟,“未来这里或许会成为东阳人向往的新城”。
“产城融合也不是简单造房子,而是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构建生态。”蒋英英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三纵三横道路施工、推动轻轨规划落地、改造油塘水库,提升区域交通便利性和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加强产业招商与人才引进政策,对开发区给予更大政策支持,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助力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东阳人,蒋英英始终怀揣着家乡情怀和强烈使命感,她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也更有信心和责任担当把企业做好,把产品做好,为建设更美好的东阳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