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会员风采/蓝绿双城荣膺“中国房地产共建品牌领军企业”
最新动态
会员风采/蓝绿双城荣膺“中国房地产共建品牌领军企业”
2025-08-211

2025年8月19日,第十五届中国城市发展及房地产创新大会在北京圆满举行,大会由中国房地产报社主办,由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蓝绿双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凭借首创的“共建”新模式,荣获大会颁发的“中国房地产共建品牌领军企业”称号。


“共建”新模式贯彻“两个结合”原则(一是“国、民结合”,即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结合;二是“轻、重结合”,即重资产投资与轻资产开发结合),发挥国有企业投融资核心优势和民营企业专业能力、服务能力优势,做强城市市场主体,构建内生型市场,重构房地产产业链、价值链,用新模式打造“百姓满意的好房子”。


“共建”新模式已经在苍南县域城市和温州、湖州、宁波、衢州等市域城市取得良好成效,已经落地为百姓叫好又叫座的“好房子”和“好小区”,并在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广东、福建、山东、天津等十余省市对接落地,今年7月24日更是成为浙江省全省推广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房地产业进入“共建”时代


蓝绿双城高品质共建项目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发展方向已经明确,新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房地产业继续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围绕“居住品,保障房+商品房,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优化存量、严控增量、提高质量”等方面发展。


在蓝绿双城看来,房地产行业经历了1.0的重投时代、2.0的代建时代,即将进入3.0的共建时代。


1.0时代(1998-2020年):重投模式。从1998年的住房改革至2020年,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三高”(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以及“重投”(追求销售规模、土储规模、收入规模和利润规模)。开发商全面负责从筹资、拿地、定位、规划设计、施工到交付的所有环节,无论是小型还是大型开发商都力求全面发展。而截止目前,持续投资拿地已经成为小概率事项,能持续投资拿地的房企已成为个位数,且投资拿地意向回归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


2.0时代(2021-2025年):代建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提升,居住品质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房地产行业需要变革。为此,“代建”模式虽然在2010年已经规模化推出,但随着2021年下半年大量房企遭遇债务危机,行业才开始进入以代建为主的2.0时代。而代建模式自身存在“所有风险集聚在投资人、项目定位等重大决策不可逆转、投资人收益与代建费收益形成倒挂、代建招投标存在重大隐患、代建团队素养易缺乏保障、代建过度承诺引发重大诉讼纠纷”等重大风险,制约了其未来发展。


3.0时代(自2026年开始):共建模式。适应行业定位、政策导向和市场变化,蓝绿双城自2019年以来开始探索和逐步形成新模式---共建模式,预计自2026年开始将正式进入“共建”时代。3.0共建模式与1.0重投、2.0代建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国、民结合”和“轻、重结合”,即体制上将国有企业投融资、公信力、政策统筹优势与民营企业品牌、专业、人才、市场优势相结合,机制上将重资产投资与轻资产开发相结合。


3.0共建模式综合了1.0重投模式和2.0代建模式的优势,同时合理规避了两个版本的弊端和历史问题。


其一,在投资方面,优质民企共同参与投资,而大股东是地方国企,解决了出资人的风险问题,并由地方国企主导土地资源、金融资源和收益资源。


其二,在专业和服务方面,优质民企解决了专业和服务能力的问题,集中了1.0版和2.0版的开发操盘优势。


其三,在商业模式上,“共建”回答了至为关键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重构房地产价值链,创新房地产业本身的未来发展,并以此影响投资精准度和资本活跃度,进而促进整个市场热度提升。


其四,在作业模式上,“共建”借鉴制造业经验,融合重资产经营思维和轻资产操盘能力,重新梳理和组织房地产开发全产业链、全成本结构和全作业流程,如蓝绿双城发布首部《共建操盘导则》,加强精细化管理、精密化推行。


━━━━

“共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蓝绿双城高品质建项目

为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重大变化,打造百姓满意的好房子、好服务,蓝绿双城从2019年5月首创“共建”新模式,同年推出“委托共建”模式;2021年6月因势推出“变量共建”模式,帮助金融机构纾困系列不良项目;2023年1月推行“城市共建”模式,帮助地方政府、地方城投促进土地市场有序流转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5年1月新推“全产业链共建”和“投资共建”模式,则是从全产业链品质、效率、成本、资金管控进一步强化存量、增量、变量项目的全周期保障体系。


“共建”模式的价值创造主要在于五个方面。


(1)企业共建,快速增强城市市场的新主体。


按照“轻重结合”原则,由地方国企与优质民企设立两个合资公司,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效率与安全并重,快速做强区域城市的市场主体,共同把控项目开发主要节点:一个是重资产投资公司(国企控股),统筹土地资源、金融资源和政府资源。一个是轻资产开发公司(民企控股),以品质、效率、效益为导向建立市场化机制,实施同城多类型项目有序开发。


目前,共建模式试点县---苍南县由地方国企主导的共建项目面积占全县近五成,住房保障覆盖率由2023年末的11.99%提高到目前的14%,已经发挥国有企业主导作用,同时激发民营经济市场活力,推动各种所有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市场共建,建立人房地钱联动的新机制。


按照因城施策的政策导向,以合资设立的重资产投资公司和轻资产开发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和专业支持,促进地方政府从城市居民住房需求的源头,综合城市规划、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出地计划、拆迁计划和开发建设计划形成“大定制”。同时夯实地方政府管理基础,实现“人、房、地、钱”要素的高效联动,促进住房精准定位和有序消化、开发管理降本增效,从而确保土地市场有序流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蓝绿双城高品质建项目

共建模式在苍南县试点推行以来,全县共建项目已经达到10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10万㎡,实现房价平稳、新房销量大幅增长,并促进土地出让价格稳中有升。同时,共建模式已经在温州、湖州、宁波、衢州等城市有序实施,并在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广东、福建、山东、天津等十余省市对接落地,将有力提振区域市场。


(3)城市共建,探索财政金融支持的新思路。


共建模式面向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领域,注重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严控增量。依托地方国企控股项目系统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通过土地出让和房产开发销售实现资金回流。实行资金三方联合监管(地方政府、地方国企和金融机构),按项目进度支付资金,保障资金安全。引入市场主体,助推地方国企由功能性平台向经营性平台转型。


自共建模式实施以来,“土地出让收益+开发建设收益+共建操盘收益”的收益结构将远超单纯的土地出让收益,有效纾解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问题。

蓝绿双城高品质建项目

(4)产品共建,构建“好房子”的新标准。


蓝绿双城以百姓叫好又叫座为衡量标准,基于多个共建项目的实践,总结提炼出《“蓝绿好房子”推荐标准》,体现为“五大原则”(安全、舒适、智慧、绿色、友善)、“四大特征”(人民群众获得感高、住宅标准引领新方向、注重科技舒适感和住生活营造、贯彻全生命周期管理)、“三大内涵”(高品质+新科技+好服务),为提升新一代住宅标准、以人为本保障百姓权益进行了引领性探索。


按照《“蓝绿好房子”推荐标准》,好房子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和现代建筑美学,得房率提升10-30%,层高提高至3.15米以上,使用功能提升10%以上,良品率达到95%以上,服务配套和功能场景优化完善,大幅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价值感,赢得品质网红、区域旺销的口碑。


(5)管理共建,建设全周期管理的新体系。


共建模式以满足多样性高品质居住需求为目标,构建“保障型好房子+市场型好房子”双重供应体系,提高“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效率,综合“城市分类地图”“土地分级地图”“客户需求曲线”和《“蓝绿好房子”谱系》、《共建操盘导则》等,建立需求预测、住房定位、资源配置、项目营造、服务提供、运营实施、资产管理等全周期精细化管理体系,提高全生命周期服务品质,增强住房保障功能,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

蓝绿双城高品质建项目

在此过程中,地方国企通过引入优质民企,主导土地资源、金融资源和收益资源,高效实现土地出让收益、开发经营收益和共建操盘收益。同时缩短学习周期,培养地方国企从事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较快实现经营性转型。


蓝绿双城首创的“共建”模式,经实践证明,是激发地方政府、地方国企、专业民企、金融机构、城市居民共建共享好房子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有益尝试,也是促进土地市场有序流转、好房子高品质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促进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有效增加财政收入、控制地方债务、推动城投平台经营性转型的系统方案,符合国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指导方向。




值班编委:李红梅
流程编辑: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